藏族的日常生活
認識 – 藏族 食、衣、住、行、育樂
⠀
青藏高原多高山、冰川與湖泊,氣候複雜多變,特殊的地理環境孕育出藏族敬畏自然、篤信宗教、知足常樂的民族性格,生活與文化帶有濃厚的宗教色彩。
⠀⠀
食 ⇶
藏族飲食常見「糌粑」及「酥油茶」。糌粑為藏語,是青稞炒熟後磨成的細粉,吃時將糌粑放入碗裏,加入酥油茶,用手捏成團食用。酥油茶的酥油是從牛、羊奶提煉,再加入茶水中成為酥油茶。
⠀
衣 ⇶
藏族衣服多厚重保暖,有寬腰大袖的長袍、長腰帶、長靴與編髮,男裝雄健豪放,女裝典雅瀟灑,尤以繁複的珠寶金玉做為配飾,成為高原婦女特有的服飾風格。爲因應游牧生活的流動性,男袍特色為大襟、束腰,在胸前自然形成一個囊袋,外出時可存放糌粑、茶碗等隨身物品。最能顯現藏族婦女特色的服飾是幫墊(圍裙),由左、中、右三幅橫條紋彩布縫成。
⠀
住 ⇶
帳蓬是藏族牧民主要住屋,多用犛牛毛縫製,質地粗厚,可避風雪,游牧遷徙時,將帳蓬撤下馱於犛牛背上運行,十分方便,此外,還有用於出外或集會時使用的輕便帳蓬,多以白布縫製,上面繪有各式藏式風格圖案。
⠀
行 ⇶
藏族傳統交通工具為犛牛及藏馬,犛牛多用來載運重物,糞便曬乾後,可用來做燃料,藏馬適合於高山上騎乘。
⠀
育樂 ⇶
藏戲藝術孕育於西藏濃郁的佛教文化思想上,藏語稱為「阿姐拉姆」,意為「仙女姐姐」,是結合戲劇、民間歌舞、說唱、宗教的綜合性藝術,已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,最大特色為使用多彩多姿的各式面具表現劇中人物的身分與性格。
⠀
➲ 桑拜努 Сайн байна уу扎西德勒 བཀྲ་ཤིས་བདེ་ལེགས། 蒙藏文物展
◖展覽日期|9.05 ㊄ – 10.06 ㊀ 周一休園,國定假日除外。
◖展覽時間|10:00-17:30
◖展覽地點|嘉義文化創意產業園區O棟1F 展覽室
◖主辦單位|財團法人臺灣生活美學基金會
◖合辦單位|文化部 蒙藏文化中心
◖執行單位|財團法人臺灣生活美學基金會嘉創園區
|
|
|
#桑拜努扎西德勒蒙藏文物展 #藏族
#扎西德勒 #9編帶你去看展 #探索之旅
#9編帶你這玩 #藏族食衣住行育樂
#蒙藏文化中心 #嘉義文創園區 #文化旅程
認識 – 藏族 食、衣、住、行、育樂
⠀
青藏高原多高山、冰川與湖泊,氣候複雜多變,特殊的地理環境孕育出藏族敬畏自然、篤信宗教、知足常樂的民族性格,生活與文化帶有濃厚的宗教色彩。
⠀⠀
食 ⇶
藏族飲食常見「糌粑」及「酥油茶」。糌粑為藏語,是青稞炒熟後磨成的細粉,吃時將糌粑放入碗裏,加入酥油茶,用手捏成團食用。酥油茶的酥油是從牛、羊奶提煉,再加入茶水中成為酥油茶。
⠀
衣 ⇶
藏族衣服多厚重保暖,有寬腰大袖的長袍、長腰帶、長靴與編髮,男裝雄健豪放,女裝典雅瀟灑,尤以繁複的珠寶金玉做為配飾,成為高原婦女特有的服飾風格。爲因應游牧生活的流動性,男袍特色為大襟、束腰,在胸前自然形成一個囊袋,外出時可存放糌粑、茶碗等隨身物品。最能顯現藏族婦女特色的服飾是幫墊(圍裙),由左、中、右三幅橫條紋彩布縫成。
⠀
住 ⇶
帳蓬是藏族牧民主要住屋,多用犛牛毛縫製,質地粗厚,可避風雪,游牧遷徙時,將帳蓬撤下馱於犛牛背上運行,十分方便,此外,還有用於出外或集會時使用的輕便帳蓬,多以白布縫製,上面繪有各式藏式風格圖案。
⠀
行 ⇶
藏族傳統交通工具為犛牛及藏馬,犛牛多用來載運重物,糞便曬乾後,可用來做燃料,藏馬適合於高山上騎乘。
⠀
育樂 ⇶
藏戲藝術孕育於西藏濃郁的佛教文化思想上,藏語稱為「阿姐拉姆」,意為「仙女姐姐」,是結合戲劇、民間歌舞、說唱、宗教的綜合性藝術,已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,最大特色為使用多彩多姿的各式面具表現劇中人物的身分與性格。
⠀
➲ 桑拜努 Сайн байна уу扎西德勒 བཀྲ་ཤིས་བདེ་ལེགས། 蒙藏文物展
◖展覽日期|9.05 ㊄ – 10.06 ㊀ 周一休園,國定假日除外。
◖展覽時間|10:00-17:30
◖展覽地點|嘉義文化創意產業園區O棟1F 展覽室
◖主辦單位|財團法人臺灣生活美學基金會
◖合辦單位|文化部 蒙藏文化中心
◖執行單位|財團法人臺灣生活美學基金會嘉創園區
|
|
|
#桑拜努扎西德勒蒙藏文物展 #藏族
#扎西德勒 #9編帶你去看展 #探索之旅
#9編帶你這玩 #藏族食衣住行育樂
#蒙藏文化中心 #嘉義文創園區 #文化旅程